網名館

僅展示3天朋友圈什麼心態 怎樣看待把朋友圈設置為三天的人

微信朋友圈設置展示三天動態的人都是什麼心態呢?其實,有些人喜歡和大家分享每日動態,但並不是人人都喜歡。下面,我們來看看怎樣看待把朋友圈設置為三天的人

僅展示3天朋友圈什麼心態 怎樣看待把朋友圈設置為三天的人

僅展示3天朋友圈什麼心態?

其實微信很早之前就針對iOS用户推出了“朋友僅展示最近半年的朋友圈”這一功能,在“我-設置-隱私”就能找到此功能的入口。當時此功能就引發了網民熱議,有贊同的,稱有些很早的動態確實不想被現在的好友看到,刪起來又很累。也有反對的,認為朋友就該坦誠相見,僅展示半年是個毛線意思?

近期,關於朋友圈展示時間的話題又再一次出現了,因為這次,用户可以將展示朋友圈的時間設置成“最近三天”了。

僅展示3天朋友圈什麼心態 怎樣看待把朋友圈設置為三天的人 第2張

所以,當你新加了一個好友,想要通過朋友圈快速瞭解TA更多的時候,或是你想看看老友近期動態的時候,也許會看到這樣的提示:

僅展示3天朋友圈什麼心態 怎樣看待把朋友圈設置為三天的人 第3張

這個時候,面對着蕭條的朋友圈,你可能會心生失落,也會有所疑惑,為什麼微信要推出這樣反人類的功能?為什麼我的好友會把朋友圈設置為三天可見?

一、微信為何推出“三天內可見”?

在昨天虎嗅推送的《你為什麼要將朋友圈設置成“僅展示最近三天”?》一文中,作者@承哲指出,微信推出的這一功能,是基於現實用户操作數據的考慮。“三天朋友圈可見”,是將部分用户的需求用功能實現了而已,不用每次再刪了,還能順便光明正大的告訴別人,我沒有屏蔽你哦。

作者認為:

每個人都希望UGC的社交網絡可以成為自己PGC的社交媒體。

而事實卻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擁有PGC的能力,擁有PGC能力的人,在微博、陌陌、快手等等平台都是紅人,獲得的關注也足夠,反而不是那麼需要熟人圈的關注。但絕大多數人,獲得關注的渠道就這麼被束縛在熟人中了,所以各種需求也就來了。這些需求包括:

陌生人不可見:所有沒有加好友的人最多隻能看見十條朋友圈,或者一條都不能看到。屏蔽看其朋友圈:對某些不停獲得關注的人特別討厭,愛秀愛曬,內容毫無營養,但是又不好意思刪,所以有屏蔽其朋友圈需求。不讓其看自己朋友圈:對某些無法刪除的陌生人,但又不需要進入自己社交圈的不讓其看到朋友圈。單獨髮指定可見:對閨蜜、大學同學、同事進行分組,每次小心翼翼的發送,誰能看,誰不能看。單獨髮指定不可見:雖然對對方開放了朋友圈,但有些內容是不想讓其看到的,於是每次發朋友圈還可以把指定的人一個個,小心翼翼的排除在外。閲後即焚:以前大家靠手動完成,一條條發完之後刪掉或者設為私密,這樣可以不讓別人看到。現在有了朋友圈半年內容可見,三天可見的選項,則直接滿足了這樣的需求。

二、你為何會使用“三天內可見”?

至於好友為什麼要把朋友圈設置為三天可見?公眾號@溪xi相關在推送的《為什麼要把朋友圈設置成“僅三天內可見”?》一文中,將設置朋友圈三天內可見的原因歸結於以下三種:

1、對過去的一種告別。很多時候,一條狀態就是某一瞬間的有感而發,過了那分那秒,它就失去了意義,也就沒有展示的必要。2、為了保留一點點的隱私。隨着微信好友數量的增多,好友質量明顯會下降不少,其中夾雜了工作關係,以及其餘複雜的聯絡關係。這個時候,這樣的隱私防範也許就是有必要的。3、保持一點點神祕感。當你不斷了解一個人,就意味着對方的缺點將在你的視線中逐漸擴散、放大,那些不完美的,糟糕的,與你價值觀相悖的東西都將一一呈現。適當保持神祕,也許並沒有什麼壞處。

知乎上也有人將設置朋友圈三天內可見的原因歸結於以下6點:

不想活得太透明,也不想把自己徹頭徹尾地交代出去;很多人無須再進入自己的生活;自己經歷的風雨只要自己知道就可以;昨天發的朋友圈已經配不上今天NB的我;不想讓別人通過朋友圈瞭解自己,你瞭解的不過是片面的我;想看的人總會看到,不想看的人也無所謂。

我倒認為,最重要的一條原因大家沒有提到:嚐鮮。微信推出了新的功能,我對這個功能很好奇,就設置了,嚐鮮而已,結果就被做了各種各樣的解讀,冤不冤?!

三、“三天內可見”是壞事麼?

有趣的是,在微信的隱私功能裏,你可以設置“允許朋友查看最近三天的朋友圈動態”,也可以同時設置“允許陌生人查看十條朋友圈”,也就是説,當你同時開啟了這兩個功能,就意味着:你的朋友只能看你最近三天的動態,而陌生人卻可以瀏覽你十張照片。

於是就有人開始玻璃心,誠心誠意地發問了:憑什麼?!

誠然,朋友圈是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中,瞭解一個人的最為快捷的方式,翻朋友圈,就等於瞭解對方的成長曆史和心理歷程,有翻對方日記的快感。所以,朋友圈僅展示三天,等於變相拒絕了他人瞭解你的途徑。公眾號@戰美良果推送的《朋友圈僅三天可見》一文中,就表達了這樣的觀點:

大數據時代每個人都在各種軟件上分享生活,大家也都樂於看到別人分享的生活,如果不是實時聯絡,那看不到你的朋友圈等同於不瞭解你的近況,連你長什麼樣子長久都會忘記,那讓你存在於通訊錄裏的意義何在?朋友圈是最快速瞭解一個人的渠道。通過朋友圈我們知道這個人的喜好,生活習慣,最快的知道這個人和我們合不合拍。如果連朋友圈都看不了,那新朋友對你的興趣大概也就減了一半。更何況是僅三天可見了,敢情我還得時時關注着以免過期不候?您貴姓?

四、“三天內可見”沒毛病

相較於玻璃心的朋友,更多的人則持相反的看法,公眾號@這麼近那麼遠在推送的《聽説朋友圈僅展示三天,又惹到你們這羣玻璃心了?》一文中,將朋友圈比作回憶,認為朋友圈是我們記錄生活的方式和載體,將每天經歷的事情通過圖文分享的形式記錄下來,像是我們曾經寫的博客、用的微博,甚至年少時寫的日記一樣。

日記屬於私密,朋友圈屬於公開,曾經你可以一覽無遺看到這個人的全部,能夠找到幾年之前他在做什麼,這是公開的記憶

一個同類比較:之前我在記錄生活,把自己的記憶公之於眾,現在我想寫日記,將這些記憶單獨保留,享受自己不可分享的空間。但有人偏偏要看我本應該私密的日記,究竟是誰的問題?一個不夠及時瞭解別人動態,卻又馬後炮來指責設置朋友圈三天的人,其實不懂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底線。作者認為:

朋友圈只是你瞭解這個人曾經的工具,它不是目的。把握好人與人之間的度,才能更好地與人相處。誰能説我和這個人成為朋友,只是為了看他的朋友圈呢?因為設置了朋友圈期限,就覺得這個人成不了朋友,本身就是一個本末倒置的想法。

針對玻璃心的言論,作者認為,哪裏來的那麼多上綱上線,讓這羣玻璃心們感歎世風日下人心叵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