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名館

六大網絡問題騷擾生活(1)

垃圾郵件因何而來?網絡欺詐如何返還?百度緣何被網友稱為“中國最大的流氓軟件”?諸多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

而另一些問題,例如“拒絕BT限速”,因為其新的特點,成為我們選擇其代替“手機月租費是否合理”的討論,而個人隱私泄露的擔憂背後,正是大量個人隱私信息被當成資源銷售的“地下市場”!

六大網絡問題騷擾生活(1)

垃圾郵件給全球網民造成的損失巨大,“僅上網費用和電話費用,就足以重建紐約世界貿易中心”,而這還僅僅是2003年的統計數據。從32元的民事訴訟到丁磊的“死磕”呼聲遭冷落,從美國垃圾郵件大王低頭服輸到比爾?蓋茨的美好預測,垃圾郵件在2006年似乎仍將位列“信息資源消費危害”之首。

垃圾郵件

2005年8月發生的一場民事訴訟,非常有趣:一位用户因為上海熱線的收費信箱所提供的提示郵件採用了全英文格式,而將其誤當作垃圾郵件刪除,而該信件的內容是“退信通知”,用户認為上海熱線沒有盡到“收費服務信箱”的責任,要求上海熱線返還已經收取了4個月的租金32元,並且做出書面道歉。

這裏提及這場糾紛,其重點不在於探討上海熱線的退信是否該採用中文,而是用户“誤刪”郵件的潛在原因——垃圾郵件,而緊接着國內外發生的一系列事件,讓人們對垃圾郵件問題報以更多的關注。

2005年9月3日,在“2005中國互聯網大會”的“反垃圾郵件國際高層論壇”上,網易首席架構師丁磊説,網易打算跟幾家大的免費郵件提供商聯合,對發垃圾郵件的單位和個人,“見一個告一個,跟他們死磕”。事實的發展表明,到目前為止,丁磊的呼籲沒有獲得其他幾大門户的實際支持,反倒有數家“反垃圾郵件”廠商站出來説話,表示自己要做中國的反垃圾郵件之王。然而此時,“中國垃圾郵件之王”的頭銜,還沒有確定的去向。

就在此前不久,2005年8月9日,“美國垃圾郵件之王”斯科特?里克特在被微軟和紐約州司法部“窮追猛打”了兩年多以後,同意向微軟支付700萬美元,以求庭外和解,更重要的,里克特“保證不再向沒有表示願意接受意願的人發送郵件”,同時向法庭申請了破產保護。

2005年9月3日,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網絡與信息安全組副組長呂誠昭説,垃圾郵件不只是信息安全問題,很多情況下它是一個民事問題。各方面對於垃圾郵件立法的呼籲也一再出現。

2006年2月20日,信息產業部公佈《互聯網電子郵件服務管理辦法》(即38號文件,2006年3月30日開始執行),然而38號文件作為專門針對垃圾郵件的行政規章,只規定了在郵件發送和格式上的可做或不可做,並沒有嚴格的法律支持,同時在懲罰上,也設定了3萬元人民幣的最高上限,對垃圾郵件的打擊力度顯然有限。

儘管比爾.蓋茨2004年底曾預測,2006年之後垃圾郵件將漸成下降趨勢,但業界仍然認為,要在2006年遏制垃圾郵件是不現實的期待。

鏈接:

2003年,國內郵件服務器收到垃圾郵

件1500億封,其中470億流入用户信箱,造成經濟損失48億元人民幣。

2004年7月統計數據,網民每週收到郵件13.8封,其中9.2封為垃圾郵件。

2005年,國內網民達到1.11億人,網民每週平均收到垃圾郵件16.8封,全年有超過970億封郵件流入用户信箱。

2005年,垃圾短信問題迅速“竄紅”,成為電信服務的“第一控訴”,2005年全國消費者協會系統接受到的短信投訴達到了34451件,比2004年增長了25.9%。運營商在短信上管路(通道)不管車(內容)的做法,使運營商直接面臨民眾的質疑。

垃圾短信

在服務行業,規範、條例的完善,乃至新的法律條文的豐富,最初的緣由,甚至有可能是有趣的事件,2005年,在短信服務領域的一件小事,也許在數年後將被冠以這樣的“先驅”頭銜。

2005年9月28日,福建省龍巖市電信用户丘建東將福建省電信公司告上法庭,聲稱電信公司發送到其小靈通上的垃圾短信損害了消費者自主選擇產品和服務的權益,要求法院判定福建省電信公司發送短信的行為非法,並賠償原告精神撫慰金1.2元人民幣,同時做出書面道歉。最終,法院以“依據不足”為由,判定身為律師的丘建東在這一“超低款額索賠案”上敗訴。

電信公司因發垃圾短信遭索賠1.2元,雖然在法律上勝訴了,卻在業界留下諸多疑問:一方面,何種內容短信可算垃圾短信?,另一方面,如何界定運營商短信屬於電信服務?

2006年1月22日,信息產業部公佈的數字是,2005年全國短信總髮送量高達3046.5億條,與此同時,第三方的《移動通信服務指數———中國公眾移動通信服務傳播指數2005年度報告》通過公眾調查,給移動通信行業垃圾問題處理情況的打分僅為47.6分,而消費者對SP整體行業的不信任感更是達到了歷史高峯。

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儘管電信運營商在不斷“肅整”SP,但全國的SP數量還是在迅速增加,2004年底為9000家左右,而到2005年3月已經攀升到14000家以上,到2005年底,更是高達1

6000家以上。在SP迅速爆增的同時,信產部電信研究院諮詢中心崔紀平教授在《中國移動增值市場研究報告》指出有44%的SP處於虧損狀態。2005年11月25日,一向以敢言著稱的掌上通董事長肖慶平在某論壇演講時一針見血地指出,娛樂服務站到了SP總體業務的90%,而在幾百億的相關收入中,有一半可能來自“連蒙帶騙”,一時間這四個字在SP行業中被廣泛傳播,而肖慶平提到的“SP既然收人錢就該給人價值”卻被忽視了。

和中國垃圾短信人人喊打現象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美國電信運營商主動承擔起幫助用户和垃圾短信進行鬥爭的責任。美國第二大電信公司Verizon的技術人員發現大量雷同短信為美國佛羅里達的Passport Holidays公司的垃圾短信,於是在2005年11月23日將其告上法庭,與其同時,Verizon表示不僅要阻止這些垃圾短信,而且需要明確這些短信的發送方式,同時將嚴查被髮送短信的9.8萬個手機號碼是如何泄露的,以維護客户隱私權。2006年2月1日,法院判處Passport Holidays公司賠償1萬美元。

在中國消費者協會將垃圾短信投訴過多地相關問題轉告運營商之後,運營商的相關人員則表示,“我們只是高速公路,路上跑什麼車(即短信內容),我們無權過問。”

鏈接:

引發福建省龍巖市市民丘建東狀告福建省電信公司的短信內容為:“電信好禮遍天下,靈通禮包藏好禮!快發K到129719免費參與短信調查問卷,幸運禮包等着你!詢10000,發信人:10000。”該短信接收時間為2005年8月19日11點06分。

筆者就丘建東1.2元人民幣的索賠額和原委採訪了七名MSN好友,其中六人在未知法院判決結果之前,認為該短信屬於垃圾短信,另一名好友則認為,該短信不僅屬於垃圾短信,甚至有可能存在欺詐之嫌。

無論是號稱“第一搜人引擎”的UCLOO引發的轟動效應,還是2005年初完稿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專家建議稿》推動的立法進展,都沒有西安書畫家陳天哲的個人隱私維權過程“更具看頭”,而“索賠163元人民幣,罰丁磊抄寫情書10遍”的訴訟要求,更給這一民事訴訟添加了幽默色彩。

個人隱私泄露危機

2005年11月29日,青年書畫家陳天哲在北京東城區法院起訴廣州網易公司法人丁磊,除了向163網站索賠163元人民幣,還要求法院判處“網易的丁磊抄寫情書10遍”。

陳天哲“情書上網案”其實並不複雜:陳天哲自己公司的一個小夥子在幫他搬家時,“順手牽走”了他寫給前女友的情書,並將其傳給網友後上載到網絡上,命名為“風流才子的情書”。陳天哲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正因為這些情書,導致其現女友與其關係緊張,同時也為他個人的生活帶來了負面影響。

因此,陳天哲分別兩次將該員工和上載人告上法庭,要求各自賠償一元人民幣和一千元人民幣,並兩次勝訴。與此同時,在兩次訴訟中的附加條款“要求被告人抄寫情書10遍”的要求均未獲得法院支持。在法院判處之後,陳天哲又發現網易網站上刊登其情書,於是將網易公司告上法庭,並仍然附加要求公司法人丁磊“抄寫情書10遍”。

如果説,這一維護個人隱私的案例顯得幽默,那麼UCLOO在網站上宣揚“一元可查9000萬真實個人信息”的消息,就非常堪憂了。2005年12月下旬,“全球最大的中文搜人引擎”Ucloo()因宣揚可以搜索到9000萬國內人的準確信息而引起互聯網用户們的極大恐慌,也引發個人隱私如何保護、公眾服務是否侵權的大範圍討論。經過媒體的“窮追猛打”之後,發現Ucloo所掌握的個人私密信息,極有可能來自一些擁有大範圍客户羣的網站,而最明顯的目標更是直指“中國同學錄”。

而隨着信息產業部“手機實名制”進程的推動,越來越多的手機用户擔憂個人信息私密性是否能夠得到保護,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政策研究所所長陳金橋更是提出建議,為了確保手機實名制的法律效力,建議採用行政法規的形式出台,而不是部門規章的形式。但即使如此,還是有專家認為,“手機實名制”更有可能導致個人信息泄密情況的嚴重,特別在當前,通過不法手段可以非常便宜地購買到大量手機號碼信息(有媒體報道稱一分錢可購買到一萬個號碼),如果實行手機實名制,即有可能出現個人信息泄密後“被按照社會階層細分”後的侵權行為。

最典型的案例是,在手機號被放在某公司銷售的“個人分類信息”的“富翁列表”中之後,某行業董事長被大量有針對性的廣告干擾,而當他決定起訴該公司時,卻無法在現行法律中找到適合的依據。

法律專家因此呼籲,加快《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立法過程,同時儘快推動電子商務相關法律的立法工作。

鏈接:

以下原因極有可能產生個人信息泄密:

一. 操作系統不安全;

二.“內鬼”軟件的Cookie竊取個人信息;

三. 網絡測試和“網絡算命”等要求輸入姓名或者相關資料的軟件;

四. QQ、MSN以及其它一些即時通信軟件上的個人資料真實填寫;

五. 某些嵌入式軟件的安裝,例如Google搜索工具欄;

六. 簡單型網絡購買業務,例如網絡購書、網絡訂票等;

七. 免費郵箱的個人資料填寫;

八. 接受街頭調查或者網絡調查填寫個人資料;

九. 在求職、考試、業務辦理過程中留下個人身份證件的複音件;

十. 在電子郵件分發列表中署名。

搜狐、百度、中搜合力圍剿8848,8848不僅拒不按照法院判決賠償反而提出上訴,“不正當競爭案”被網友們看作軟件行業“流氓比警察還牛的時代”來臨的標誌。而比“不正當競爭案”更值得思考的,則是十大流氓軟件名單的“公佈”與“收回”始末。

標籤:騷擾 六大